丙午再入闽闱

海内论才重八闽,棘闱从事岂厌频。
花香每拥薇堂席,雨露长随骢马尘。
白面多逢新措大,朱衣半是旧同寅。
千金市骏非皮相,神骨分明各认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丙午再入闽闱》是明代诗人梁崇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梁崇廷,字伯皛,顺德人,明朝时期举人,官至广西左江道副使。
  • 文学成就:他的诗歌创作在《顺德县志》中有记载,显示了其文学上的才华与地位。
  1. 诗歌原文
    海内论才重八闽,棘闱从事岂厌频。
    花香每拥薇堂席,雨露长随骢马尘。
    白面多逢新措大,朱衣半是旧同寅。
    千金市骏非皮相,神骨分明各认真。

  2. 诗歌赏析

  • 思想内容:《丙午再入闽闱》反映了作者对于才华被重视和人才选拔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与期待,以及官场中人才辈出、竞争激烈的现实。
  • 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花香”、“雨露”、“骢马”等),使得诗歌语言富有画面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1. 写作背景
  • 时间背景:这首诗作于明朝,当时科举制度盛行,文人士大夫普遍关注科举考试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 历史环境:明朝时期,福建作为文化和经济的中心,人才汇聚,科举竞争激烈。这首诗可能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对于官场文化的观察。
  1. 文化价值
  • 地方特色:通过对福建省的描述,展示了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渊源,增强了作品的地方色彩和文化内涵。
  • 时代精神:诗歌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情感和时代风貌,对于研究明朝及福建地区的社会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现实意义
  • 人才观念的传承:这首诗提醒人们重视人才,强调才能和德行的重要性,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 教育启示:对于今天的教育而言,这首诗也提供了关于如何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启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和品德的培养。

《丙午再入闽闱》不仅在文学上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它不仅是明代文人对于科举制度的一次反思,也是对于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记录和反映。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关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