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上观妓

习家池上共徘徊,一曲清歌送落梅。
云液醉残鹦鹉勺,玉箫吹彻凤凰台。
梦回似入巫山去,赋就疑从洛水来。
良夜未央重剪烛,看花青眼为谁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濠上观妓》是明代张嗣纲的作品,创作于明神宗万历年间。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张嗣纲,字效忠,号清远子,生于明朝,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不仅精通经史,还擅长六韬三略等军事战略。
  • 张嗣纲在明朝神宗万历年间连中科举,官拜新安南头参将。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在文学和军事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 诗歌原文
  • 习家池上共徘徊,一曲清歌送落梅。
  • 云液醉残鹦鹉勺,玉箫吹彻凤凰台。
  • 梦回似入巫山去,赋就疑从洛水来。
  • 良夜未央重剪烛,看花青眼为谁开。
  1. 诗歌注释:这首诗中的典故和用词较为丰富且复杂,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例如,“云液”可能指代美酒,而“洛水”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河流之一,与音乐、诗歌紧密相连。

  2. 诗歌赏析

  • 诗中通过描绘习家池上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动作,传达了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
  • 通过对古代乐器和歌曲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1. 写作背景
  • 根据《濠上逢旧妓》的原文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在习家池畔的一次偶然相遇有关。这次偶遇让他得以聆听到郭芳卿(郭氏女)弟子陈氏的歌喉,从而触发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感慨。

《濠上观妓》作为一首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风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