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大桥

桥畔人家水半扉,题诗柱上十年归。
青松落子风惊帽,紫栋吹花雨满衣。
涧水远随枫树去,陇云多傍笋舆飞。
举头仰望长安日,一个啼猿响翠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大桥》是元末明初诗人张以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张以宁,字志道,号翠屏山人,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他的一生颇为传奇,从进士到翰林侍读学士,再到侍讲学士,其仕途可谓起伏跌宕。他的作品风格以清健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和七言律诗,著有《翠屏集》等作品流传后世。
  2. 诗歌原文:桥畔人家水半扉,题诗柱上十年归。青松落子风惊帽,紫栋吹花雨满衣。涧水远随枫树去,陇云多傍笋舆飞。举头仰望长安日,一个啼猿响翠微。
  3. 诗歌赏析:《宿大桥》是张以宁在游历或居住于宿州附近某大桥时所作。诗中描述了桥边人家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以及自己在此留下诗句的情景。首句“桥畔人家水半扉”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古朴的村落之中。接着,“题诗柱上十年归”,透露出诗人长时间驻足此地,感慨时光流逝。诗中的“青松落子风惊帽”、“紫栋吹花雨满衣”等意象丰富,形象生动,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最后一句“举头仰望长安日,一个啼猿响翠微”,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远方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宿大桥》不仅是张以宁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也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