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观州悼阿仲深状元

麒麟堕地天不惜,流落荒郊鲁叟悲。
白发杜陵忧国泪,临风独咏八哀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观州悼阿仲深状元》是明代诗人张以宁的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也表达了个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内心挣扎。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 作者简介
  • 张以宁生平:张以宁(1301—1370),明代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他出身于一个文化世家,元泰定年间中进士,曾任黄岩判官、六合知县等职,后因故免官归隐。
  • 文学成就:张以宁在文学上有着显著的贡献,其作品深受后人赞赏。他的诗作多表达忧国忧民之情,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被后世传颂不衰。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麒麟堕地天不惜,流落荒郊鲁叟悲。白发杜陵忧国泪,临风独咏八哀诗。
  • 翻译:麒麟坠落地面,天地也不在意。它流落到荒郊野岭,老人们为此感到悲伤。我白发苍苍,为国担忧,不禁潸然泪下,独自咏唱那首关于哀悼的诗篇。
  1. 诗词鉴赏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述麒麟不幸的命运,寓意着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苦难。诗人借此抒发了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 艺术手法:张以宁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将麒麟比作国家的希望与象征,通过对它的不幸遭遇进行夸张的描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1. 历史背景
  • 元代政治动荡:元代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在这样的背景下,麒麟这一祥瑞之物的出现,更显得不合时宜。
  • 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度在当时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但同时它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如权贵子弟凭借家族背景获得功名,普通百姓难以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可以看出张以宁的《过观州悼阿仲深状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它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和作者的个人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张以宁的文学成就,也能从中感悟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个人命运的交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