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田家早起

咿喔鸡声促曙光,劳劳人起戒行装。
乱离几厌兵戎苦,迢递徒悲道路长。
半榻云窝犹未暖,一宵萍水又他乡。
何时得似王摩诘,睡听啼莺懒下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田家早起》是明代诗人张家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起床的艰辛与旅途的遥远,展现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苦难的深刻体会。下面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与生平背景
  • 作者生平:张家玉,明广东东莞人,字元子。崇祯十六年进士,曾劝李自成收人望,自成败后南归。在隆武帝时期担任翰林侍讲、监郑彩军等职,后来因参与起义兵败而亡。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张家玉晚年,反映了他对于动荡时代和战争的深切感受。
  1. 诗歌内容详解
  • 诗句解读:“咿喔鸡声促曙光,劳劳人起戒行装。”这句诗描绘了鸡鸣唤醒了黎明,人们开始整理行装准备出发的情景,暗示着新的一天开始了,也预示着未知的危险和挑战。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透露出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追求。诗中“乱离几厌兵戎苦,迢递徒悲道路长”表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1. 艺术手法与价值
  • 艺术风格:《宿田家早起》运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形式,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张家玉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势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对于研究明代历史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1. 现代影响与启示
  • 历史意义:在当今和平年代,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历史的苦难和战争的残酷。了解《宿田家早起》这样的作品,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
  • 文学启示:通过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的学习,可以激发现代人在文学创作上的灵感和思考,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1. 读者体验与互动
  • 阅读体验:读者可以通过品读这首诗,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对时代的深刻反思。
  • 学术讨论:鼓励读者参与到关于《宿田家早起》的学术讨论中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共同探索古典诗词的魅力。

《宿田家早起》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个时代的记忆。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向世人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对于理解明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