銮江抱月

银蟾浩波江骨冷,散步高原踏槐影。
清辉盈手笑相贻,大地玻璃望中静。
自从鼓棹去京畿,两见关山圆又亏。
冰心万里遥相映,一任缁尘变素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銮江抱月》:诗心绘江山

在明代的文学长廊上,张家玉以其清新脱俗的诗篇《銮江抱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銮江抱月》是其以七言古诗形式创作的一首咏物之作,它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银蟾浩波江骨冷,散步高原踏槐影。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阔的自然景色:明月高悬,银色的月光洒在波涛汹涌的大江之上,江边的山丘轮廓分明,如同古老的骨骼静静伫立。诗人漫步在高原之上,脚下的槐树影子随着步伐摇曳生姿,增添了一份静谧的氛围。

清辉盈手笑相贻,大地玻璃望中静。诗人将月光比作透明的玻璃,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清凉的光芒温暖地包裹着自己。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也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自从鼓棹去京畿,两见关山圆又亏。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人生旅途中所见山川变迁的感慨。从京城到边疆,每一次的远行都让他更加怀念家乡,同时也见证着自然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冰心万里遥相映,一任缁尘变素衣。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冰清玉洁的意境来表达内心的坚定与高洁。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他的心灵始终保持着纯净不变,如同身着素白衣物,不受世俗纷扰。

张家玉(1615―1647),号芷园,广东东莞人。他的一生虽短暂,却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遗产。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科进士,年仅二十九岁便改庶吉士。这样的才华横溢和短暂的生命让人惋惜,但他的诗作《銮江抱月》却成为了传世之作,让后世得以一窥这位才子的内心世界。

《銮江抱月》作为张家玉的代表作品,不仅是他对自然美的赞颂,更是其情感与哲思的流露。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无论是对明月、江河的赞美,还是对人生经历的反思,都透露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洁的人格魅力。

在阅读《銮江抱月》时,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豁达与从容。这首诗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