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伤心两鬓萧,海天归思竟无聊。
悬鱼太守闻羊续,留犊贤侯有魏苗。
晓日花边宜解绶,秋风江上莫停桡。
应思膝下频兴慨,尽日莱堂首重翘。
寄奉崇善促父亲解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奉崇善促父亲解组》是明代诗人梁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
梁建的生平经历及其在诗歌创作中所体现的思想情感,是理解《寄奉崇善促父亲解组》的关键。梁建,字德立,号友琴,生于明代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是东莞人氏。他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其父梁韡曾为明英宗时期的布衣。这种家庭背景为梁建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沧桑的深刻感悟。如诗中的“春意满堂花欲笑,红光入面酒如何”表达了诗人在美好时光中的留恋与不舍。而“君昔作官守四明,我来浙省闻君名”则透露出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以及对其成就的敬仰。
诗中亦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诗中提到“千年真长令,忠孝倚平生”,显示了作者对于传统道德规范的坚守以及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
《寄奉崇善促父亲解组》不仅是梁建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展现。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同时也能体会到那个时代特有的历史气息和文化氛围。
《寄奉崇善促父亲解组》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更因其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背景及人文关怀而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通过对这首古诗的解读和分析,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