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听雨分得「长」字

小雨江天倍渺茫,翩然有客度鸣榔。
坐来知己忘觞薄,话到英雄看剑长。
残角分明悲渤海,孤篷辗转忆潇湘。
相怜身世真飘泊,岂为春风欲断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听雨分得「长」字》是张煌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天渺茫、小雨纷飞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之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张煌言(1620年7月8日—1664年10月25日),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
  • 张煌言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来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
  1. 诗词原文
    小雨江天倍渺茫,翩然有客度鸣榔。
    坐来知己忘觞薄,话到英雄看剑长。
    残角分明悲渤海,孤篷辗转忆潇湘。
    相怜身世真飘泊,岂为春风欲断肠!

  2. 诗歌解析

  • 小雨江天倍渺茫:描述了细雨蒙蒙的江面,显得更加广阔而模糊。这里的“倍”字,强调了小雨带来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变化,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 翩然有客度鸣榔:展现了诗人在江边偶遇一位友人的情景。这里的“翩然”形容客人行动轻盈,“有客”表明诗人不是独自一人,而是有朋友相伴。“度鸣榔”则描绘了两人交谈的场景,其中“度”字暗示了一种默契的交流方式。
  • 坐来知己忘觞薄: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愉悦心情。这里的“忘觞薄”指的是忘记酒杯中的酒量减少,意味着两人饮酒畅快,友情深厚。
  • 话到英雄看剑长:反映了诗人在与友人交流时,话题逐渐转向英雄事迹,尤其是谈论到古代英雄们持剑的故事。这里的“看剑长”象征着对过去英雄故事的怀念和对英勇精神的敬仰。
  • 残角分明悲渤海:诗人通过对海角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残角”可能指的是破败的战船或者边疆的景象,而“悲渤海”则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感情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感慨。
  • 孤篷辗转忆潇湘:诗人通过回忆自己曾经的旅行经历,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这里的“孤篷”可能指的是独行的船只,“辗转”表示旅途中的艰辛和不易,“忆潇湘”则表达了对家乡湖南的深深眷恋。

《舟中听雨分得「长」字》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交汇点。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张煌言这位伟大诗人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以及他对国家、民族和历史的深刻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