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客鹭门

偶逢南海菖蒲节,转忆西山薇蕨生。
风俗不殊乡国异,年华一去梦魂惊。
何须系缕为长命,安得悬符尽辟兵!
客况凄其聊对酒,莫辜好景是朱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端阳客鹭门》是明代诗人张煌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诗人和民族英雄,因反对清朝统治而闻名。他于1642年中举人,并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民族大义的忠诚,其作品中流露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偶逢南海菖蒲节,转忆西山薇蕨生。
    风俗不殊乡国异,年华一去梦魂惊。
    何须系缕为长命,安得悬符尽辟兵!
    客况凄其聊对酒,莫辜好景是朱明!

  2. 诗意解析

  • 偶逢南海菖蒲节,转忆西山薇蕨生:描述了作者在特定节日时,怀念故乡的景象,表达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情感体验。
  • 风俗不殊乡国异,年华一去梦魂惊:反映了时代变迁带来的感慨,以及岁月流逝对个人梦想的冲击。
  • 何须系缕为长命,安得悬符尽辟兵!:表达了对抗外敌、保家卫国的决心与无奈。
  • 客况凄其聊对酒,莫辜好景是朱明:在异乡他国的孤独与忧愁之中,借酒浇愁,寄望于美好时光。

张煌言的《端阳客鹭门》不仅是一首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也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忧虑,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未来命运的普遍关切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