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飞夹日势排空,蛮触何云又伏戎!
半壁雄才终抱石,三台杀气已成虹。
高名未许容周顗,正色繇来忌孔融。
犹忆钱塘留战血,至今春草带残红。
吊熊雨殷相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熊雨殷相公》是诗人张煌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创作于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动荡的历史背景。
首先来看诗的原文及其翻译。“怒飞夹日势排空,蛮触何云又伏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不满和忧虑。面对外敌的威胁,作者感叹自己如同被夹在天与地之间的雄鹰,无处可逃。“半壁雄才终抱石,三台杀气已成虹。”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坚定和不屈,他宁愿选择坚守,也不愿屈服于强权之下。而“高名未许容周顗,正色繇来忌孔融”则揭示了诗人对那些阿谀奉承、丧失节操之人的鄙视。最后,“犹忆钱塘留战血,至今春草带残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记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来看,它反映了明末清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民族危机。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张煌言身处乱世之中,他的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担忧。因此,他的诗歌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政治意味。
张煌言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其作品不仅仅是艺术上的享受,更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阅读《吊熊雨殷相公》,不仅可以了解到明代的历史背景,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这种情感的力量跨越时空,至今仍能触动现代人的心弦。
《吊熊雨殷相公》不仅是张煌言个人情感的艺术表达,更是那个时代历史风云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