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吴见雪,忽忆车驾南巡

往岁南中不见雪,今年吴地雪偏浓。
繁华转逐冰心冷,瑞色还疑锁甲同。
湖海看来元复旦,江山战后渐成翁。
穆王此际犹巡狩,黄竹歌词总漫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吴见雪,忽忆车驾南巡》是张煌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作品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个人命运的感慨。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作者背景: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宁波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著有《张苍水集》。
  • 文学成就:《入吴见雪,忽忆车驾南巡》展现了其深邃的文学功底和精湛的艺术造诣,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歌原文与解析
  • 原文:入吴见雪,忽忆车驾南巡。往岁南中不见雪,今年吴地雪偏浓。繁华转逐冰心冷,瑞色还疑锁甲同。湖海看来元复旦,江山战后渐成翁。穆王此际犹巡狩,黄竹歌词总漫工。
  • 诗句解析:此诗以“入吴见雪”开篇,立即点明了诗人身处江南,恰逢大雪纷飞的景象。“繁华转逐冰心冷”,反映了战乱后社会的萧条及诗人内心的凄凉。“湖海看来元复旦,江山战后渐成翁”则描绘了战后的恢复和平与沧桑巨变,表达了对未来希望的渴望。最后一句“穆王此际犹巡狩,黄竹歌词总漫工”,借用神话故事,寄托了对盛世景象的向往和对历史变迁的无奈感慨。
  1. 创作背景
  • 战争背景:明崇祯十五年(1642)张煌言参加抗清斗争,其间经历了无数战事和苦难。
  • 个人经历:作为一位文人,张煌言不仅参与军事斗争,也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但最终被清朝所俘。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大量意象如“雪”、“冰心”、“瑞色”、“锁甲”等,富有象征意义,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 情感表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过往岁月、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1. 社会影响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是张煌言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明代文化和历史的宝贵资料。
  •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明末文人的思想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忽忆车驾南巡》不仅展示了张煌言卓越的文学才能,更反映了他深邃的历史意识和强烈的爱国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末年的社会动荡以及诗人的心路历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