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冉冉曙光催,百榖新□旭日开。
筮得革来原遇己,春从腊至似方孩。
声灵共识尊中夏,气象初惊动上台。
自笑封侯安有骨,为言强仕更徘徊!
己亥元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元旦》是诗人张煌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己亥元旦》的作者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他生于1620年,卒于1664年,原籍浙江宁波,后迁居福建。作为一位富有政治抱负的诗人,张煌言在明朝灭亡之际积极参与抗清活动,并在南明朝廷中担任要职。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其中《己亥元旦》就是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
《己亥元旦》这首诗描绘了新年伊始的景象和心情。诗中“海云冉冉曙光催,百谷新旭日开”形象地描绘了清晨时分,天空逐渐放晴,曙光初现,大地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紧接着,“筮得革来原遇己,春从腊至似方孩”表达了诗人对于新一年到来的美好期待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诗中还包含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例如“声灵共识尊中夏,气象初惊动上台”等句,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关注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感受。最后两句“自笑封侯安有骨,为言强仕更徘徊”,则反映了诗人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对自己政治前途的忧虑与彷徨。
《己亥元旦》不仅是一首诗,更是张煌言对于个人命运、国家兴亡及时代变迁深刻反思和感慨的体现。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怀和志向,也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共同的心声与期盼。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