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相逢俱是岁寒人」

相逢俱是岁寒人,迟暮偏惊摇落辰。
鸿雁接天关塞影,渔樵满地雪霜身。
论交四海惭兄弟,抗迹千秋泣鬼神。
此日炎趋应不少,道旁裘马正纷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相逢俱是岁寒人」》是诗人张煌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南明时期的著名抗清英雄及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以军事才能闻名于世,更以其诗歌才华被后世铭记。
  1. 诗歌原文
    [
    \text{相逢俱是岁寒人,迟暮偏惊摇落辰。}
    ]
    这句诗描绘了岁月流逝、时光变迁中的同病相怜之态。”迟暮”一词常用来形容人的晚年时期,而此处则用它来表达一种意外的凄凉感,因为通常人们期待的是老年时的安详,而非“摇落辰”即秋日落叶的景象。这里的“迟暮”和“摇落辰”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岁月易逝的感慨。

  2. 诗歌鉴赏

  • 在这首诗中,“鸿雁接天关塞影”一句,通过鸿雁飞翔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担忧。”渔樵满地雪霜身”则形象地刻画了普通渔民和樵夫们在寒冷中的艰辛生活。
  • “论交四海惭兄弟”反映了诗人与志同道合者之间的深厚友谊,但因国难当头,他们深感惭愧。“抗迹千秋泣鬼神”则展现了诗人壮志未酬、壮烈牺牲的英雄气概,他的精神感动天地,让鬼神为之泣下。

《赋得「相逢俱是岁寒人」》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象的诗作,也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反映时代背景和个体命运的力作。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窥见张煌言这位历史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及其所处的艰难时代,感受到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于友情和道义的坚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