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泊

萧风苦雨逐潮来,惨淡危舟倍足哀。
身比伛偻长似曲,心疑混沌不知开。
海翁蜃蛤还相饷,山鬼揶揄且莫猜!
往事分明堪击筑,浮生那得数衔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愁泊》是明代诗人张煌言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出生于明朝末年的鄞县(今浙江宁波)。他是一位杰出的南明儒将和诗人,也是著名的抗清英雄。张煌言在南明朝廷中担任兵部尚书等重要职务,但最终被俘并杀害,其诗作多反映战争与抗争的悲壮情怀。
  2. 诗作内容:张煌言的《愁泊》描绘了他在战乱时期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中通过“萧风苦雨逐潮来”、“海翁蜃蛤还相饷”、“山鬼揶揄且莫猜”等意象,传达了他身临危境、心志未泯的情感。该诗语言质朴而富有力量,表达了作者对家国未来的担忧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无奈。
  3. 历史影响:张煌言作为与岳飞、于谦齐名的“西湖三杰”之一,他的文学成就和爱国热情受到了后世的高度赞扬和尊重。张煌言的诗文不仅记录了他战斗生涯中的艰辛历程,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人传颂不衰。
  4. 文学价值:《愁泊》是张煌言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不仅体现了张煌言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展示了他对于民族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反思和强烈情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5. 后世评价:张煌言的《愁泊》被广泛认为是明代诗歌的经典之作。诗中的意象鲜明,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写照,更是对整个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映,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6. 教育意义:《愁泊》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平,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每个人学习和传承。

张煌言的《愁泊》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的出现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才华,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状况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对于研究明代诗歌和历史的学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