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子馀过彬公兰若

讲堂丛竹旧,相忆对香烟。
萚谢莺啼后,苔生燕乳前。
浮生看逝水,湿泪落空筵。
独有诗名在,应知满大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李子馀过彬公兰若》是明代诗人盛时泰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盛时泰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盛时泰,字仲交,号云浦,明应天府上元人,他是一位笃学有才气、喜藏书和工书法的文人。嘉靖时期,他作为贡生,以深厚的学识和艺术造诣著称。除了文学创作外,盛时泰还擅长水墨山水画,其作品在艺术上亦有较高成就。
  2. 诗歌原文:《同李子馀过彬公兰若》的原文如下:
    讲堂丛竹旧,相忆对香烟。 萚谢莺啼后,苔生燕乳前。 浮生看逝水,湿泪落空筵。 独有诗名在,应知满大千。
  3.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七律形式,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盛时泰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诗中的“讲堂丛竹旧,相忆对香烟”描绘了古朴宁静的学习环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物外的清高。而“萚谢莺啼后,苔生燕乳前”则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4.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盛时泰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一个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明朝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追求。此外,盛时泰的诗作在传播和影响上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他的文学成就使他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5. 社会影响:盛时泰的作品不仅受到当时文人的喜爱,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李子馀过彬公兰若》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

《同李子馀过彬公兰若》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诗歌,也是研究明代文人文化生活和时代背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人的精神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