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番禺黎练溪

六载寒斋莫接颜,云林真是隔尘寰。
蓬莱今信原无路,弱水谁云更有山。
太极庭前春荏苒,华封顶上月安闲。
仙翁采药天台去,何日乘风跨鹤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番禺黎练溪》是明代诗人张天赋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信息
  • 创作年代:作品《与番禺黎练溪》创作于明代。
  • 作品原文: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诗中的“六载寒斋莫接颜,云林真是隔尘寰。”表达了作者在漫长的六年中未曾与人交往、独自面对世界的孤独感。
  1. 作品原文
  • 诗的第一句“六载寒斋莫接颜,云林真是隔尘寰”描绘了作者长期独居、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状态。他选择了一个寒冷的住所,远离了世人的接触,仿佛置身于云林之中,隔绝了尘世的一切纷扰。
  • 第二句“蓬莱今信原无路,弱水谁云更有山”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现实的无奈。他认为现实中的道路已经被阻断,如同蓬莱仙岛一般遥不可及。
  • 第三句“太极庭前春荏苒,华封顶上月安閒”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太极庭前的春天虽然短暂,但华封顶上的月亮却显得格外宁静和悠闲。
  • 最后一句“仙翁采药天台去,何日乘风跨鹤还”则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生活、追求长生不老的向往。他想象自己像一位神仙一样,去天台山采摘仙草,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乘风飞升。
  1. 主题思想
  •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通过描写隐居生活的孤独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不满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 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
  • 长生不老的理想:诗人通过幻想乘风飞行、采摘仙草等情节,表达了对超越生死、追求永恒生命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含蓄:诗歌语言简练含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 意境深远: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有对理想境界的美好憧憬。
  1. 文学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
  • 艺术价值:诗歌的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与番禺黎练溪》不仅是一首反映明代社会现实的诗歌,更是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作品。它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