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德邵两兼隆,眼小江山几万重。
纯粹德容犹羡玉,直端心地比良弓。
一朝魂赴渺冥地,举世人嗟矍铄翁。
泣血数声天外远,不知何处觅行踪。
挽罗外父西塘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罗外父西塘翁》是明代诗人张天赋所作,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长辈的敬仰与怀念。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介绍:
创作背景:张天赋是一位有着丰富政治和文学经历的人物。他出生于兴宁,少负才名,曾游学于湛甘泉门下,后因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的身份进入官场。张天赋曾任浏阳丞、署县事,并因疾病辞职归乡。他的诗歌作品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及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
诗歌原文:《挽罗外父西塘翁》原文如下:
年高德邵两兼隆,眼小江山几万重。
纯粹德容犹羡玉,直端心地比良弓。
一朝魂赴渺冥地,举世人嗟矍铄翁。
泣血数声天外远,不知何处觅行踪。诗歌赏析:首联“年高德邵两兼隆,眼小江山几万重”描绘了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同时展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颔联“纯粹德容犹羡玉,直端心地比良弓”进一步强调了人物的道德纯洁和正直的内心世界,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人物品德和精神风貌的高度赞扬。颈联“一朝魂赴渺冥地,举世人嗟矍铄翁”透露出人物离世的凄凉场景,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对这位老者的敬重和怀念。尾联“泣血数声天外远,不知何处觅行踪”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增添了诗歌的悲凉气息。
通过对《挽罗外父西塘翁》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张天赋不仅在诗歌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其作品中也融入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社会观察。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张天赋的个人才华,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和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