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赠延平欧阳崇道弃官归庐陵

龙津孤月下城初,荒洞长风拂袖馀。
闽海去时逢荔子,楚江归日到鲈鱼。
浮荣屣脱二千石,旧业珍藏六一书。
犹有𨛦人怀旧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投赠延平欧阳崇道弃官归庐陵》是明朝诗人张羽(凤举)的作品。张羽的诗作《投赠延平欧阳崇道弃官归庐陵》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内容来看,可能是在张羽辞去官职后,寄给曾经一起共事或交往的友人欧阳崇道时所作。
  • 张羽作为明朝的文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他的诗歌多关注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悟,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1. 诗歌原文与译文
  • 原文:“龙津孤月下城初,荒洞长风拂袖馀。闽海去时逢荔子,楚江归日到鲈鱼。”
  • 译文:在月光洒满的龙津,初见城门,长风拂过荒芜的洞穴。离开闽海时品尝到了荔枝的味道,归家时楚江之水带来了鲜美的鲈鱼。
  1. 诗句解析
  • “龙津孤月下城初”:描绘了一幅夜晚城墙下的孤独景象,月亮高挂,映照着古城的轮廓。孤月增添了几分寂寥之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单与落寞。
  • “荒洞长风拂袖馀”:表达了诗人对荒凉洞穴中长风的感触。长风拂袖,似乎带走了诗人身上的尘埃,也带走了他心中的烦忧。
  • “闽海去时逢荔子,楚江归日到鲈鱼”:描述了诗人离开闽海和返回楚江时的所见所感。闽海的荔子代表着丰富的果实,楚江的鲈鱼则代表了故乡的水土。这两部分不仅描绘了地理环境的变化,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迁。
  1. 艺术特色与影响
  • 意境深远: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自然的感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 风格独特:这首诗体现了元代诗歌的典型特点,即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 影响广泛:尽管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它的艺术魅力和哲学思考使其成为元代文学中的佳作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投赠延平欧阳崇道弃官归庐陵》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优美意境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文人的高尚情操和深沉情感,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某些侧面和文化特色。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和思想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