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佛场中让长年,爱投静刹寄高禅。
法身谩应人天供,世谛兼通内外篇。
月照袈裟行道遍,华飞如意说经圆。
闻师剩有藏书在,拟借邻房未有缘。
寄述古道上人
介绍
《寄述古道上人》是元末明初诗人张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背景:张羽,又名附凤,字来仪,号静居,江西九江人。他是“吴中四杰”之一,与高启、杨基、徐贲齐名,又与十人并称为“北郭十才子”。他不仅是文人,还涉猎文学创作。
诗作原文:
选佛场中让长年,爱投静刹寄高禅。
法身谩应人天供,世谛兼通内外篇。
月照袈裟行道遍,华飞如意说经圆。
闻师剩有藏书在,拟借邻房未有缘。诗歌内容解析:此诗通过描绘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他对精神寄托的需求。首句中的“选佛场中让长年”,表明了诗人在尘世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之地。次句“爱投静刹寄高禅”,则进一步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纷扰、寻求心灵净化的愿望。第三句“法身谩应人天供”,则揭示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认为佛法不仅仅是外在的修行,更是内在的觉悟。第四句“世谛兼通内外篇”,则是对前一句的深化,说明诗人已经将佛法的实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最后两句“月照袈裟行道遍,华飞如意说经圆”,则描绘了一幅僧人行走于月光下、诵读经文的场景,展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和对佛法的领悟。
艺术特色:张羽的诗歌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著称。他的诗歌多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精炼而意蕴深远。在这首诗中,张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既有画面感,又有哲理性。同时,通过对人物、场景、心理活动的细腻描绘,使得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此外,张羽还擅长运用典故和文化元素,使得诗歌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不失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历史影响:张羽的诗歌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雅士的赞赏,而且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许多现代作家和诗人在他的诗中找到灵感和创作的源泉。同时,张羽的诗词作品也被收录在各种诗词集之中,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张羽的《寄述古道上人》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佛法的崇高追求,也反映了元末明初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