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明亲选黑衣人,似共名山有宿因。
地上布金多长者,室中传偈总门人。
法身已应诸天相,定力能消万劫尘。
愧我才名非凿齿,道安何事独相亲。
寄伏虎道场联上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伏虎道场联上人》是明代文人张羽创作的一首诗。张羽,字来仪,号静居,江西九江人,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学家和画家。他在文学史上与高启、杨基、徐贲并称“吴中四杰”,在画坛亦有较高的成就。张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张羽在诗作中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感悟,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和推崇。《寄伏虎道场联上人》这首诗就是张羽艺术创作中的杰出代表之一。诗中“圣明亲选黑衣人,似共名山有宿因”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地上布金多长者,室中传偈总门人”这样的描写,展现了修行者的宁静生活和内心的丰富世界。
从文化背景上看,张羽的创作反映了元末明初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精神面貌。那个时代社会动荡,而文人往往在政治变迁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张羽的诗歌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他通过诗歌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上,也深刻影响了当时及后世的文人群体。
《寄伏虎道场联上人》是明代著名文人张羽创作的一首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诗歌。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张羽的艺术成就,还反映了元末明初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状况。通过研究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张羽的生平及其文学创作的独特风格,同时也为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