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春暮

金水桥边蜀鸟啼,玉泉山下柳花飞。
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山春暮》是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张羽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具体介绍:

  1. 诗人生平与时代背景
  • 基本信息:张羽,字来仪,号静居,江西九江人,生活在元末明初。他在元末避乱期间曾居湖州,与高启等人为诗友。明初,他举贤良,但未能如愿。洪武四年,他被征召至京师,后因事被谪岭南,途中投水自尽,以身殉国。
  • 创作环境:张羽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诗文多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
  1. 诗歌原文
  • 金水桥边蜀鸟啼,玉泉山下柳花飞。
    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上。诗中“金水桥边蜀鸟啼”和“玉泉山下柳花飞”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有生机的春日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又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于春天结束、春天的人还未归来的无奈和哀愁。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诗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燕山春暮》不仅反映了元末明初的历史变迁,也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风貌和社会现实。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
  • 教育意义:这首诗的教育意义在于它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对于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张羽的《燕山春暮》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关于生命、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