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会僧房

床头书卷绿牙签,病起名家手自拈。
气息未回禅诵少,犹能弹舌讲楞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会僧房》是元末明初著名文人张羽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人生平
  • 张羽,字来仪,后来更以字行,号静居,江西九江人。元末避乱居湖州,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后迁吴中,与高启等为诗友。明初,被征至京师,廷对称旨,擢为太常寺丞,兼翰林院同掌文渊阁事。因事被谪岭南,中路召还,终知不免,投水死。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高启、杨基、徐贲并称为唐初四杰。
  1. 诗歌原文
    床头书卷绿牙签,病起名家手自拈。气息未回禅诵少,犹能弹舌讲楞严。

  2.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海会僧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僧人在病中坚持修行的场景,体现了佛教禅宗的精神追求。
  • 语言优美:张羽用词简练而富有节奏感,如“绿牙签”、“讲楞严”等词汇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句中的禅意和美感。
  1. 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张羽晚年,他身处乱世之中,但仍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和宗教情怀。这种坚守和执着,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一种记录,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佛教精神的崇高追求。
  1. 艺术手法
  • 象征手法:《海会僧房》中的“床头书卷”、“绿牙签”等元素,不仅代表了作者的学识和修养,也象征着佛教文化中的静谧与智慧。这些象征性的元素共同构成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使读者能够在诗歌中得到心灵的洗涤和升华。

张羽的《海会僧房》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作品,也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佛教文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