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宿

舟宿期渔父,沧江幽兴佳。
荻花声在枕,波月皓当怀。
静虑梦长觉,孤吟韵易偕。
爱君近秋况,烟水渺无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宿》是清代诗人王鸣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江湾夜晚场景,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思所感。以下是对《舟宿》更详细的解读:

  1. 诗歌原文
    穷阴不觉暝,远岸系轻舟。
    雁影霜天月,芦花海气秋。
    镫残搔短鬓,酒尽揽征裘。
    欲问蕲王迹,寒潮咽暮流。

  2. 诗歌背景

  • 王鸣盛(1722—1798),字凤喈,号西庄,又号礼堂、西沚,江苏嘉定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工诗文,精史学,亦通经学。
  • 他的《江湾舟宿》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和文学创作特点。
  1. 诗意解析
  • 穷阴不觉暝:描述天色渐暗,但并未感到寒冷或昏暗。
  • 远岸系轻舟: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独自在江边泊船的静谧画面。
  • 雁影霜天月:以雁影比喻月亮,展现了深秋时节的景色。
  • 芦花海气秋:用“芦花”形容秋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辽阔而萧瑟的氛围。
  • 镫残搔短鬓:描绘了夜深人静时的情景,可能意味着诗人已经饮酒过量,需要梳理头发以免乱发。
  • 酒尽揽征裘:表达了诗人想要继续前行,不愿就此止步的决心。
  • 欲问蕲王迹:这里的“蕲王”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英雄人物,诗人想要询问其踪迹。
  • 寒潮咽暮流:暗示着随着夜幕降临,江水开始涨潮,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
  1. 艺术特色
  • 意象鲜明: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栩栩如生,如雁影、霜天、月、芦花等,都为整首诗增添了浓厚的意境。
  • 语言简练:虽然诗歌内容丰富,但用词简练,没有多余的修饰,使得读者能够迅速进入诗歌营造的氛围中。
  • 情感真挚:通过对夜晚江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1. 文化价值
  • 此诗不仅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 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历史以及自然景观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启示意义
  •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舟宿》提醒人们要学会放慢脚步,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 这首诗也可以启示现代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王鸣盛的《舟宿》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一个时代文人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舟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