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和蔡渊仲旅夕

卷幔回飙入,题诗急雨催。
地高天喜近,云散月还来。
玉漏因寒涩,金门待曙开。
仙宫闻教乐,应奏《上之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京城和蔡渊仲旅夕》是元末明初诗人梁寅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诗人的个人境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京城和蔡渊仲旅夕》的作者梁寅,字孟敬,是元末明初江西新喻人。梁寅世代为农,家贫而自学不辍,贯通五经并博习百家言,最终成为一代名儒。他的学识广博,在元末曾任职于集庆路儒学训导,后以高洁的品德辞归隐居教授。他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学问的追求与热爱。

  2. 诗歌原文:《京城和蔡渊仲旅夕》全文如下:卷幔回飚入,题诗急雨催。地高天喜近,云散月还来。玉漏因寒涩,金门待曙开。仙宫闻教乐,应奏《上之回》。

  3. 诗意解析: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京城晚景图。首联“卷幔回飙入,题诗急雨催”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卷帘迎风、提笔疾书的场景。颔联“地高天喜近,云散月还来”则描绘了傍晚时分,天空由乌云转为晴朗,月亮重新出现在高空中的美景。颈联“玉漏因寒涩,金门待曙开”则通过玉漏(计时器)的声响和金门的开启,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黎明的到来。尾联“仙宫闻教乐,应奏《上之回》”寓意深远,似乎暗示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或期待。

  4. 艺术特色:梁寅的《京城和蔡渊仲旅夕》体现了他精湛的诗歌技艺。其诗句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同时,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使得整体结构严谨,音韵和谐。这种形式上的选择也反映了诗人在表达技巧上的熟练和对传统诗歌形式的尊重。

《京城和蔡渊仲旅夕》不仅是梁寅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元末明初的社会背景和人文景观,同时对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有更深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