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本立东游赠别

楚邦才子燕台客,万里还山复出山。
江汉总归沧海里,方蓬遥在白云间。
将趋金马陈三策,却从楼船定八蛮。
远道应能念林叟,年年秋草映柴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本立东游赠别》是元末明初梁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楚邦才子燕台客,万里还山复出山。
    江汉总归沧海里,方蓬遥在白云间。
    将趋金马陈三策,却从楼船定八蛮。
    远道应能念林叟,年年秋草映柴关。

  2. 诗歌赏析

  • 该诗以“黄本立东游赠别”为题,通过描绘黄本立的形象和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四处漂泊的历史背景。
  • 诗中提到的“楚邦才子燕台客”,意味着黄本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曾经在京城任职,但现在却选择离开,回到了家乡。这一行为在当时社会中颇具争议,因为许多文人都在京城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 诗中的“万里还山复出山”表明了黄本立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他离开家园,到外地追求功名,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品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趋势。
  • 诗中还有“江汉总归沧海里,方蓬遥在白云间”这样的描写。这既展示了黄本立对家乡的深情,也表现了他对自己未来道路的思考。这种思考可能源于他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 诗中的“将趋金马陈三策”与“却从楼船定八蛮”则分别描绘了黄本立在官场上的抱负和他在民间的志向。这两种抱负都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 “远道应能念林叟,年年秋草映柴关”则是诗人对远方朋友的牵挂。他知道黄本立在外地会有很多困难,所以他希望黄本立能够记住自己,并且期待他们之间的友谊能够持续下去。
  1. 创作背景
  • 该诗的创作时间是元末明初,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在这个时期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黄本立在官场上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困境。因此,他选择了离开京城,回到自己的家乡。
  • 这首诗的创作也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当时的文人常常关注国家的兴衰和民众的疾苦,而黄本立也不例外。他的作品中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同情。这种情怀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黄本立东游赠别》不仅是一部反映作者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一部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元末明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