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新构小湖西,节届重阳谁共跻。
今雨暂为千里别,明年还许一尊携。
秋英笑折盈头插,诗句新裁刻竹题。
醉里相思何限意,隔林时听鹧鸪啼。
重阳日怀罗夏官道源
介绍
《重阳日怀罗夏官道源》是明代张诩的作品。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深情怀念,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时刻,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张诩的生活背景及其师承关系对其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张诩(1455—1514),字廷实,号东所,广东南海人,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他的师承关系不仅为他的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影响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张诩的诗歌追求自然之美和内心之静,这种哲学观念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从诗的内容来看,《重阳日怀罗夏官道源》是一首典型的抒情之作。诗中“亭台新構小湖西,节屆重阳谁共跻”描述了作者与友人在节日中的相聚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情感,展现了重阳节这一特殊时刻的美好与哀愁。此外,诗中的“秋英笑折盈头插,诗句新裁刻竹题”则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美景的热爱和对诗词创作的投入。这些细节的描述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色,也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通过严格的音律和对仗技巧来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例如,“今雨暂为千里别,明年还许一尊携”中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望。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方面,《重阳日怀罗夏官道源》作为明朝诗歌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审美启示。张诩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研究明代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重阳日怀罗夏官道源》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和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和成就。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对于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一扇了解明朝诗歌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