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犀潭

金锁有馀光,傍观羡一饱。
何以沈此潭,异兽圣不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沈犀潭》是明代诗人张诩的诗作,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张诩(1455—1514)是明朝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他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然而,由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在丁忧后选择了隐居不仕的道路。张诩的生活选择和文学成就都体现了他对于个人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于社会道德准则的坚守。他的诗歌创作,特别是《沈犀潭》等作品,充分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在这首诗中,张诩通过描绘金锁的光芒、观赏者的满足感以及自己对于沉溺于自然景观的渴望,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张诩的《沈犀潭》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文学作品,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