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胜赏次杨石淙阁老韵

去年元夜此陪公,今岁观灯趣复同。
人向月前听好语,花从烟里发新丛。
忘形肯却杯中酒,吹面仍烦醉后风。
惭愧诗才吾独拙,且将歌咏赞平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宵胜赏次杨石淙阁老韵》是明代诗人梁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梁储(约1476年—1530年)明代诗人,字季采,号东庄,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他是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曾任福建按察使。其诗歌作品在艺术上有较高成就,尤其是对五言绝句的运用,显示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深厚功底。
  1. 诗歌原文
    去年元夜此陪公,
    今岁观灯趣复同。
    人向月前听好语,
    花从烟里发新丛。
    忘形肯却杯中酒,
    吹面仍烦醉后风。
    惭愧诗才吾独拙,
    且将歌咏赞平戎。

  2. 诗歌解析

  • 主题表达: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梁储对元宵节夜晚的热闹场景的感受。诗中提到的“人向月前听好语”描绘了人们在月光下聆听美妙话语的情景;而“花从烟里发新丛”则形象描绘了夜晚花丛中绽放的美景。
  • 艺术手法: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元宵节的观灯体验,诗人展现了时间的变化和节日氛围的延续。同时,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历史背景
  •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等,是中国及部分东亚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个节日以赏灯、猜谜等为主要活动内容,寓意着团圆、和谐等美好愿望。
  1. 文化意义
  • 通过对元宵节的描述,梁储不仅展现了当时的节日景象,也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这种文化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元宵胜赏次杨石淙阁老韵》作为明代诗人梁储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较高的成就,更在文化层面展示了元宵节的独特魅力。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