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就义啮指报母诗

文星耿耿恶星缠,虚度韶光十八年。
只望曾参养曾皙,岂知颜路哭颜渊。
白头老母身犹在,红粉佳人分未完。
待得血书归报日,一声儿子二声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京师就义啮指报母诗》是由明代诗人梁惠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梁惠生,广东东莞人,洪武初因兄梁惠养获重罪被解京将刑,梁惠生请代兄死。从械系至京,竟代兄死。
  1. 诗歌原文
    文星耿耿恶星缠,虚度韶光十八年。
    只望曾参养曾皙,岂知颜路哭颜渊。
    白头老母身犹在,红粉佳人分未完。
    待得血书归报日,一声儿子二声天。

  2. 作品赏析

  • 该诗以“京师就义啮指报母诗”为名,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对生命的珍视。诗中“文星耿耿”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明灯与追求,而“恶星缠”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 “只望曾参养曾皙”与“岂知颜路哭颜渊”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传统美德的期望与现实的无奈。前者寄托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后者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
  • “白头老母身犹在,红粉佳人分未完”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执着与不舍。他不仅牵挂年迈的母亲,也关心其他亲人的命运,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 “待得血书归报日,一声儿子二声天”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他希望有一天能够亲眼见到家人团聚的场景,听到儿子的呼唤,感受到家的温暖。
  1. 创作背景
  • 《京师就义啮指报母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梁惠生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他因兄长的罪行被牵连入狱,最终选择了牺牲自己以保全家庭。这种高尚的品德和对家庭的深情厚谊,成为他创作此诗的重要源泉。

《京师就义啮指报母诗》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生命、亲情、责任等主题的深刻探讨,展示了诗人对于人性、伦理和社会价值的深刻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