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图为太常卿春庵赋

仙源杳藐不可即,绝巘丹枫乱云日。
据奕何为三老翁,眉宇仿佛曾相识。
野水微茫度野桥,枻杖一翁谁见招。
襟期揔似厌羁绁,神游物外何逍遥。
清卿故自玄都客,出有入无无不得。
石边柯烂知几年,壶里乌飞爰数刻。
有时尸解示家人,竹杖空遗葛陂侧。
披图却笑安刘者,失脚炎尘永相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林图为太常卿春庵赋》是明朝符锡的一首古风诗歌,作品通过描绘秋日山林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怀念和思念之情。下面将对这首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符锡,生卒年不详,明初文学家,著有《客至》等诗作。
  • 创作时间与地点:无法考证确切年份,但作品风格符合明代文学特点。
  1. 作品原文
  • 仙源杳藐不可即:“仙源”指高远的境界或神秘的仙境;“杳渺”形容遥远难及;“不可即”意味着难以接近或到达。整体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 绝巘丹枫乱云日:“绝巘”意为极高的山崖;“丹枫”指火红的枫叶,常用以象征秋天;“乱云日”形容云层翻涌变化,阳光穿透云隙洒落。这里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中,色彩斑斓、变幻莫测的画面。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作品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仙源”、“绝巘”、“丹枫”等,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既虚幻又具体的艺术空间,使得整首诗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 语言风格:采用古风诗歌的形式,语言古朴而优美,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情感表达: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其人生道路的关切和祝福。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心态,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 艺术价值:《秋林图为太常卿春庵赋》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秋林图为太常卿春庵赋》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后世学者和读者的喜爱,更因其承载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成为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