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鹭沙太守

秋风箫瑟秋夜漫,兰菊墉高霜未残。
主人醑我青楼端,发兴谬托知音难。
然膏不尽永夕欢,罢琴照月倚增叹。
我亦春山薪桂标,拟报尊前殊玉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和孙鹭沙太守》的文学韵味

在明代的文人画卷中,符锡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技艺而独树一帜。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曾担任过韶州府通判,其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实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和孙鹭沙太守》是符锡的一首代表作,其中“秋风萧瑟秋夜漫”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画面,秋风萧瑟,秋夜漫漫,兰菊犹自高洁,霜露未减其华。接着“主人醑我青楼端,发兴谬托知音难”则展现了与知音对饮的场景,酒酣之际,诗人抒发了难以言说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秋天的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深刻互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秋夜中的微妙变化,通过与知音共饮的情景,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的契合。同时,诗中的“然膏不尽永夕欢,罢琴照月倚增叹”表达了离别后的依依不舍和无尽的哀愁,以及面对美好时光终将逝去的感慨。

“我亦春山薪桂标,拟报尊前殊玉盘”一句,则通过对比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秋天的落寞感伤,进一步强化了季节更迭带来的生命体验上的不同感受。整首诗歌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深厚功力。

《和孙鹭沙太守》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符锡对生活、对自然、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也能够体会到古代文人在诗歌中追求的美好境界和情感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