钿筝银甲芳春后,珠笈金钗明月前。
谁使烛灰香烬后,却听风叶堕霜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钿筝银甲芳春后,珠笈金钗明月前。
谁使烛灰香烬后,却听风叶堕霜天。
。
《秋夕伤筝伎》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秋夜长,送孤灯,愁人独坐玉堂中。
新声罢,乱蕊终,小立阑干外月明风。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秋天夜晚的孤独和伤感氛围,以及对筝伎(古代宫廷中的音乐艺人)形象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哀愁之情。诗人在寂静的秋夜独自一人坐在玉堂之中,听着新声曲终人散后余下的断续琴音,在月明风清之际徘徊于阑干之外,内心充满了孤独和伤感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氛围,并通过对筝伎形象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哀愁。这种情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反映了人们对于孤独、离别以及人生无常的感受。《秋夕伤筝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