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太岳

高薄层霄礼上玄,徘徊回首笑尘缘。
烟生万壑疑无地,云散孤峰忽有天。
虎豹关开风送入,丹铅灶冷火迷传。
榔梅似是真消息,独立苍茫思渺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太岳》是明代诗人温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深冬季节泰山雄丽的景色和日出过程。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登太岳》的作者是温纯,字景文,一字叔文,号一斋,生于明陕西三原,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包括文集《温恭毅公集》。温纯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考中进士后,曾担任寿光知县、户科给事中等职,后因直言进谏而多次被贬。他的一生充满波折,最终以谥号“恭毅”示人的他,以其正直和坚持原则的性格赢得了后人的回忆与尊敬。

  2. 内容解析:《登太岳》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展现了诗人在深冬季节游览泰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提到“高薄层霄礼上玄”,意味着泰山巍峨壮观,直冲云霄。诗人在描写过程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如“烟生万壑疑无地,云散孤峰忽有天”,这些句子将泰山的景象描绘得既宏大又细腻,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泰山的神奇与壮丽。

  3. 写作背景:《登太岳》的创作背景是在诗人辞官归隐之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底,他与挚友朱子颖一同前往泰山游玩,并写下了这首作品。此次游历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登山活动,更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诗中,诗人不仅描述了泰山的自然景观,还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反思。

  4. 艺术特色:《登太岳》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简练,用词恰当,能够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景象;二是观察细致,刻画精确,通过对泰山日出的详细描述,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三是文章脉络清晰,详略适宜,紧扣时令和景色的特色,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登太岳》是温纯在辞去官职后,于乾隆三十年(1775年)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律诗。它不仅展示了泰山的自然美景,还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精湛的语言技巧、独特的审美视角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