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孝宗皇帝挽词二首

泪穿无厚土,目窅有高旻。
敬祖翻材艺,祈年蹶玉身。
恤囚扬末命,放女陋前人。
从有如椽笔,谁能画得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行孝宗皇帝挽词二首》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宋代无疑是一个极其璀璨的篇章,而苏轼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其诗作更是被后人广为传颂。

苏轼的这两首挽词不仅体现了他对孝文化的推崇与尊重,也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其中“至矣吾三后,功高汉已还”表达了苏轼对历史上伟大功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于后世子孙能够继承这些功绩的期望。而“侍臣谈要道,家法信家传”两句则反映了苏轼对于儒家经典及其传承的重视,这在宋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于后来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两首挽词还体现了苏轼对于政治与伦理关系的独到见解。在“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中,他赞扬了那些先贤们为国家付出的巨大牺牲,并表达了对他们精神的敬仰。这不仅是对古代圣贤的一种赞颂,也是对当代政治人物的一种期许,即政治领袖应当效仿先贤的高尚品德,以身作则,造福百姓。

《大行孝宗皇帝挽词二首》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思想以及历史变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学习,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苏轼这位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和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能更全面地把握宋代的文化风貌和政治理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