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石奔如马,孤舟此滞淫。
空江一鸟度,落日万峰阴。
拥褐宁怀玉,披裘不取金。
笑逢渔父问,羞学楚人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转石奔如马,孤舟此滞淫。
空江一鸟度,落日万峰阴。
拥褐宁怀玉,披裘不取金。
笑逢渔父问,羞学楚人吟。
渡甘竹滩是一首由明代曾仕鉴所作且被广为传唱的诗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历史和文化层面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渡甘竹滩不仅是一首诗歌,也是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深刻描绘。其语言凝练、意象鲜明,能够唤起读者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共鸣。这首诗通过对甘竹滩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面对自然时所持有的谦逊态度。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渡甘竹滩不仅仅是一个文学作品,它还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与文化的见证。1937年发生在甘竹滩的民族渡海难事件,三百余人被吞没于汹涌的滩下,这一事件不仅凸显出自然环境的凶险,也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和记忆,成为了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精神的历史写照。
渡甘竹滩作为明代曾仕鉴创作的诗作,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也在历史和文化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记录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更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向人们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