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虫

君不闻兮候虫,彼何忧兮忡忡。俟秋吟兮独切,如有悲兮回风。
栖倚雕阑之宇,潜跃文础之宫。时游井干,独翳蒙茸。
振商歌兮出金石,奏凄响兮韵琴箜。尔其鼓翼振振,衣裳楚楚。
殷殷善悲,唧唧交语。或泣翠于瑶阶,或啼红于绮户。
謇啁哳之不休,似哀乐之无主。饱清露兮焉求,溯凄风兮自诩。
以若哀啼申旦,收响白日。揽衾曳杖,参横斗昃。已焉哉!
彼蟋蟀兮,如助余之叹息。叹复叹兮哀尽写,虫乎聒听终未舍。
朱明倏换素节至,疾鸣不休胡为者!今何依兮床下,昔何旷兮在野。
草头方看露珠湛,木末瞥见霜花洒。对兹虫兮泪沾臆,流光荏苒真煎逼。
深闺砧杵塞上笳,未若虫声倍凄恻。欲寄长相思,但愿加餐食。
吾犹铅椠误青鬓,君莫风尘怨颜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夕虫》是明代诗人钦叔阳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情感,在文学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信息,也使其成为理解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重要文本之一。下面将详细探讨《夕虫》的各个方面:

  1. 诗作背景
  • 创作时间与作者:《夕虫》的确切创作时间无法考证,但根据现存文献,它可能是明代的作品。
  • 内容概述:《夕虫》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景象,通过草头露珠、木末霜花等自然元素,表达了对生命流转无常的感慨和对友人深切思念的情感。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的意象如“百足”、“郭公”等,都是诗人用以象征或暗示特定意义的符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象征和暗示的色彩。
  • 语言风格:钦叔阳以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传达出深沉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展现了他作为明代诗人的独特风格。
  • 情感表达: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有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这种情感表达深刻而真挚。
  1. 社会意义
  • 时代背景反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侧面,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与命运的抗争等。
  • 思想内涵:诗歌中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思,体现了明代文人的思想特点。
  • 文化传承:作为古代文学作品,《夕虫》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成果,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深远。
  1. 文学价值
  • 诗歌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夕虫》因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被赋予了重要的文学地位。
  • 读者接受度: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夕虫》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欣赏,其艺术魅力跨越时空。

《夕虫》作为一首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古诗,不仅仅是文学领域的一个研究对象,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的桥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与赏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