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郭掾未伸轩卷

亲丧不葬孤儿罪,声欲彻天成永号。
一日九原封马鬣,百年万事付鸿毛。
秋风白发身今老,寒食青山梦转劳。
家圃卖瓜归去好,墓庐攀柏种来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郭掾未伸轩卷》是明代诗人程本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探讨《题郭掾未伸轩卷》这首诗时,可以从其内容、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等多个角度来深入理解: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亲丧不葬孤儿罪,声欲彻天成永号。一日九原封马鬣,百年万事付鸿毛。”这是《题郭掾未伸轩卷》的原文,表达了诗人对于失去亲人的深切哀痛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译文:诗人通过“亲丧不葬孤儿罪”这一描述,展现了悲痛之中的道德自责。紧接着,“声欲彻天成永号”描绘了哀伤情绪的爆发以及声音穿透天地的强烈表达。最后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死的超然态度,以及面对世事无常的无奈感怀。
  1. 作品赏析
  • 主题思想:“亲丧不葬孤儿罪”反映了作者对家族责任的坚守,即便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也不愿逃避责任,体现了一种悲悯与刚毅并重的情怀。
  • 艺术手法:全诗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如“一日九原封马鬣”,通过极端化的表达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力量;而“百年万事付鸿毛”则以轻描淡写的笔触传达了生命的脆弱性和无常性。
  • 语言风格:此诗采用平仄和谐、音韵悦耳的古体诗形式,体现了明代诗歌追求的韵味与节奏。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代:《题郭掾未伸轩卷》创作于明代,这是一个封建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人士大夫常常面临着道德与情感的双重挑战。
  • 文人心态:明代是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时代,许多文人开始强调自我情感的抒发与个性的张扬。程本立作为一位诗人,他的作品中既有对传统道德的坚守,也有对个体情感的真实表达,这种复杂的心态在《题郭掾未伸轩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题郭掾未伸轩卷》不仅是明代文人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也是他们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责任和个人命运的一种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