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石诗

闻道山中乳窟多,乳泉流处石为窠。
洞门到夜飞蝙蝠,驿路何年载橐驼。
野色忽看新㟝嵝,水痕犹认旧漩涡。
岂无青髓香如饭,老我黄尘奈尔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乳石诗》是明代程本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描绘了山中乳窟的幽美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界美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

  1. 作者介绍
  • 作者生平:《乳石诗》的作者程本立,是明代浙江崇德人,字原道。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早年便以才华闻名于世。在洪武年间,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一名进士,并担任秦府引礼舍人等职务。
  • 仕途经历:程本立在政治生涯上经历了起伏。他在洪武三十一年被征入翰林院,参与了《太祖实录》的修纂工作,后历任右佥都御史等职。然而,他在建文三年因事获罪而遭到贬官,最终在未出行前自杀。
  1. 诗歌内容
  • 自然景象描绘:诗篇开篇“闻道山中乳窟多,乳泉流处石为窠”,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山中多有乳窟,泉水从石头缝中流出。接着“洞门到夜飞蝙蝠”与“驿路何年载橐驼”两句,形象地描述了乳窟附近的夜晚景象,蝙蝠飞翔与古代驿站往来的情景相得益彰。
  • 人文情怀抒发:诗中的“野色忽看新㟝嶁,水痕犹认旧漩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变化的感叹。最后两句“岂无青髓香如饭,老我黄尘奈尔何”,则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无奈和对自然美景的眷恋。
  1. 艺术特点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蝙蝠”、“蜗牛”、“漩涡”,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还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幽静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明代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政治斗争频繁,文人的生活充满艰辛。程本立虽然有着显赫的家世和才华,但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多次遭遇打击和失败,这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 地域特色:诗中的“乳窟”和“乳泉”暗示了诗作可能产生于江南一带,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优美,山水之间常有此类奇观。
  1. 文学价值
  • 艺术成就: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乳石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程本立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明代文人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
  • 文化意义:此诗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心态。

《乳石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明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是明代文人精神面貌的真实反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