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普舍

普舍今无县,营田尚有城。
新军饥欲死,何力事春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普舍》是明代文学家程本立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描绘了作者在云南为官时的生活经历和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程本立(约1370年—1402年),字原道,浙江崇德人。他是明朝初期著名的文学家,曾担任秦府引礼舍人、长史等职。尽管他的职业生涯中遭遇了不少挫折,但程本立仍积极投身于文学创作,并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

  2. 诗歌原文
    普舍今无县,营田尚有城。
    新军饥欲死,何力事春耕。

  3. 诗意解析

  • 普舍今无县:描述了普舍这个地方已经不存在了,只留下了一些营田。
  • 新军饥欲死:反映了当时新军士兵们因长期饥饿而濒临死亡的状态。
  • 何力事春耕:表达了作者对士兵们无法进行正常农业生产的同情和无力感。
  1. 诗歌鉴赏:《过普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深刻地展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观察和内心感受。这首诗不仅揭示了战争和政治动荡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而且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品德。

  2. 历史背景

  • 洪武年间:这首诗创作于洪武时期,这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冲突的年代。程本立作为明初的文人,其作品自然融入了这个时代的历史背景。
  • 云南为官:程本立在洪武三十一年被征入翰林院,参与了《太祖实录》的编修工作。这段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复杂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这些体验也反映在其诗歌中。
  1. 艺术特点
  • 简练质朴:程本立的诗作语言简练,用词朴实,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实践。
  • 情感真挚:通过描写士兵的饥饿和无力,诗人的情感表达既深沉又真挚,触动人心。

《过普舍》不仅是程本立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明朝初年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社会的复杂性和文学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关注历史的苦难与英雄的坚韧,激发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