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洛阳城

挽车上天津,伊阙当我前。
连峰左右起,奔走相后先。
古来五岳内,嵩高极中天。
仪形正四表,襟带流三川。
河山固王室,岂直金城坚。
汉业此中兴,周都见东迁。
壮游快一览,遗迹悲千年。
颓垣旧谁筑,野蔓凄朝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洛阳城》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洛阳城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城市风貌。以下是具体分析:

  1. 诗歌内容
  • 描写洛阳风光:《出洛阳城》通过描绘洛阳的自然美景,如花相引、时时酒一倾等细节,展现了洛阳的繁华与美丽。
  • 表达个人情感:诗中白居易以“病乘篮舆出,老著茜衫行”等诗句,抒发了对故乡洛阳的深深眷恋和无奈之情。
  1. 历史背景
  • 洛阳在唐代的地位:隋唐都城位于洛阳,这座城市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不言而喻。《出洛阳城》的创作背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 白居易的生活经历:白居易出生于洛阳附近的新郑,他的许多诗歌作品都透露出对洛阳的深情厚谊。回洛阳定居后,他大量创作描写洛阳的作品,其中《出洛阳城》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艺术特色
  • 形象生动的语言:白居易在《出洛阳城》中运用了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景物来描绘洛阳,使得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洛阳的美好。
  • 情感真挚深刻:诗歌中白居易的情感真挚深刻,通过对洛阳的描绘,传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1. 文化价值
  • 反映唐代社会风貌:通过《出洛阳城》,可以窥见唐代社会的风貌,包括当时的都市生活、文人雅集以及帝都的繁华景象。
  • 体现传统文学思想:洛阳作为河洛文化的中心,其文学发展深受中国传统主流文学思想的深刻影响。这首诗的创作体现了这种密切关系,展示了洛阳文化核心内涵的形成。

《出洛阳城》不仅是一首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学作品,更是唐代社会文化的缩影。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洛阳的城市面貌、文化氛围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