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尘

平沙万顷浩无垠,一阵风来总是尘。
初讶瘴烟昏白昼,又疑宿雾翳青旻。
风前欲语难开口,马上相逢不见人。
何日乞归优诏许,清泉白石与为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地尘》是明代程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作品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北地尘》的作者是明代的程通,字彦亨。他在洪武二十三年被举为进士,后来还被任命为辽府纪善。然而好景不长,建文初年,随着燕王起兵,程通随辽王南归京师,但随后却因上封事而被捕入狱,最终不幸身亡。
  1. 诗歌原文
  • 《北地尘》全诗如下:平沙万顷浩无垠,一阵风来总是尘。初讶瘴烟昏白昼,又疑宿雾翳青旻。风前欲语难开口,马上相逢不见人。何日乞归优诏许,清泉白石与为邻。
  1. 诗歌解析
  •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广袤无垠的沙漠景象,以及诗人在此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迷茫。“一阵风来总是尘”形象地刻画了风吹过沙漠时扬起的尘埃。“初讶瘴烟昏白昼”和“又疑宿雾翳青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惊讶和困惑。最后两句“何日乞归优诏许,清泉白石与为邻”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1. 创作背景
  • 程通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明朝初期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地尘》的创作背景很可能与他的个人经历及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作为一位经历过明末动乱的文人,他的作品很可能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1. 文学价值
  • 此诗不仅是程通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其时代背景的艺术再现。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内心的表达,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普遍情感,即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 在文学史上,这类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它们不仅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风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
  1. 影响与传承
  • 《北地尘》作为程通的代表作品,其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尤其是在《人民文学》等权威出版物中被选入,更是证明了其文学价值的认可。
  • 随着时间的推移,程通的这首《北地尘》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也被不断挖掘和研究,成为研究明代文学和历史的宝贵资料。

《北地尘》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古诗,它是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值得读者深入品味与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