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望江见白鸥鸟》是明代诗人童轩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 作者介绍
- 生平:童轩(1425—1498),字士昂,号南野,江西鄱阳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曾在景泰二年考中进士,并担任南京吏科给事中的要职。成化年间,他还因户科都给事中的身份入川镇压起义军。他的一生可谓多才多艺,对文学和书法都有极高的成就。
- 诗作风格:《舟次望江见白鸥鸟》是童轩的代表作之一,其诗风清新自然,充满了哲理和感慨。通过对白鸥鸟飞去复飞还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由飞翔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之情。诗中“十载红尘里,何因似尔闲”更是点明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与逃避,渴望归隐自然的心境。
- 诗歌原文
- 苍茫云水阔,飞去复飞还。
- 十载红尘里,何因似尔闲。
- 诗歌解析
- 自然意象:这首诗歌通过描绘苍茫的水面和高远的天空,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辽阔的画面。云水之阔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而白鸥的往复飞翔则寓意着生命的自由与解脱。这样的自然意象不仅美化了诗句,也加深了读者的情感体验。
- 人生哲学:诗中的“十载红尘里,何因似尔闲”反映了童轩对于世俗生活的看法。他认为人在尘世中往往迷失自我,如同白鸥一般,失去了原本的自由和快乐。这种观点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 艺术特色
- 语言表达:童轩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朴素无华的词句,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哲理。他的诗句既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也不拘泥于形式上的束缚,而是追求内在的韵味和意境。
- 情感流露: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人通过白鸥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自然的渴望。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文化影响
- 后世评价:虽然《舟次望江见白鸥鸟》并非童轩最著名的作品,但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受到了后世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它被认为是明代诗歌的一个亮点,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 研究价值:该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理论和实践,也为人们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心态提供了重要参考。它展示了文人如何借助自然景观抒发情感、表达思想,以及他们在面对现实生活时的心理变化和社会责任感。
除了以上内容,以下是一些可能对您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 童轩的其他作品:除了《舟次望江见白鸥鸟》,童轩还有其他著名的诗作,如《九日紫碧山房用杜甫诗韵得二律其一》等,这些作品同样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见解。如果您对明代文学感兴趣,不妨深入研究一下童轩的其他作品,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 文学背景: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文人墨客辈出,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舟次望江见白鸥鸟》的艺术成就和社会意义。
童轩的《舟次望江见白鸥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哲思的诗歌,也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意象,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