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斋寂寞腊初深,披衲朝朝闻梵音。
我已出家惟带发,君来连榻与同心。
天涯避地因多病,幻迹随缘即故林。
明月满庭残雪在,那堪孤棹返山阴。
山中酬唐太史见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酬唐太史见访》是明代诗人万表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欢迎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山中酬唐太史见访》:
作者简介:万表(1498-1556),浙江鄞县人,字民望,号鹿园,曾袭世职宁波卫指挥佥事。他不仅在武进士考试中得中,还历任漕运总兵等职,并熟悉水利河道和国计策略。万表不仅通经术、好施与,还以医药济人,其作品多反映出他对佛教的信仰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原文:《山中酬唐太史见访》全文如下:
山斋寂寞腊初深,披衲朝朝闻梵音。
我已出家惟带发,君来连榻与同心。
天涯避地因多病,幻迹随缘即故林。
明月满庭残雪在,那堪孤棹返山阴。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表达作者内心的孤独感和对友人到来的喜悦,展现了一种隐逸生活的闲适与超脱。诗中的“披衲”与“带发”反映了作者已出家的生活状态;而“君来连榻”、“幻迹随缘”则表达了与来访者共享宁静生活的愿望。最后两句通过描述残雪和孤舟的画面,传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依依不舍。整体而言,此诗充满了禅意,体现了诗人对佛学和禅宗的深刻理解。
万表的《山中酬唐太史见访》不仅是一首描写山水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诗歌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现代生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