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元君丹臼为安城李珍赋

石臼深深长绿芸,土人犹说魏元君。
金银气逼清宵见,鸡犬声疑白昼闻。
九转谁磨新岁月,六丁长护旧烟云。
盘中李愿幽栖近,日读黄庭几卷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分得元君丹臼为安城李珍赋”是明代诗人程敏政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与背景
  • 作者介绍:程敏政,明代著名诗人,他的创作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方面,其作品多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明代,具体时间为十二年会试期间。程敏政在主持会试期间因试题泄露被弹劾,后因事被勒致仕卒。
  1. 诗歌原文
  • 第一句:”石臼深深长绿芸,土人犹说魏元君”,描述了深藏不露的石臼中生长着茂盛的绿色植物,当地土人仍然流传着关于魏元君的故事。
  • 第二句:”金银气逼清宵见,鸡犬声疑白昼闻”,通过金银的香气和鸡犬的叫声描绘出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场景。
  • 第三句:”九转谁磨新岁月,六丁长护旧烟云”,表达了时光流转不息,而某些事物则得到了六丁力士的长久保护,仿佛旧时的烟云仍在。
  • 第四句:”盘中李愿幽栖近,日读黄庭几卷文”,描述了李珍在家中静心读书的场景,以及他在阅读《黄庭经》时的情景。
  1. 艺术特色
  • 意象描绘:诗歌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绿芸、金银气、清宵、白昼等,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金银香气和鸡犬叫声的对比,展现了一种超现实的美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象征意义:通过对魏元君的描述,诗人可能寓意了某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或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分得元君丹臼为安城李珍赋”不仅是明代诗人程敏政的文学成就之一,也是研究明代文化和文人生活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学创作的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