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都城

十里红尘马首翻,眼中不改旧颓垣。
征夫引躅犹穿巷,稚子迎欢正及门。
襆被几时淹驿路,衣冠明日叩天阍。
往来敢惮关河险,得遂私情是主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都城》是明代程敏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程敏政(1445—1499),字克勤,明徽州府休宁人。他是一位博学的官员,曾历任编修、左谕德等职。程敏政以学问广博著称,其著作包括《新安文献志》、《明文衡》和《篁墩集》。
  1. 作品原文
    十里红尘马首翻,眼中不改旧颓垣。
    征夫引躅犹穿巷,稚子迎欢正及门。
    襆被几时淹驿路,衣冠明日叩天阍。
    往来敢惮关河险,得遂私情是主恩。
  2. 诗歌解读
  •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都城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及其个人情感。
  • 诗中“十里红尘”描绘了都市繁华的景象,而“眼中不改旧颓垣”则反映出尽管城市在快速发展,但其历史与文化遗迹仍然得以保存。
  • 诗中的“征夫引躅犹穿巷,稚子迎欢正及门”展示了市井生活的热闹场景,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文化意义
  • 《入都城》不仅是一首诗,更是明代都城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和文化传统都得到了充分展现。
  •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1. 艺术特色
  • 《入都城》在艺术形式上采用了七言律诗,这种形式严谨,韵律优美,适合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眼中不改旧颓垣”,既展现了历史的积淀,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记忆和留恋。
  • 通过对城市生活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都市的繁华,还透露出一种对传统价值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1. 影响评价
  • 《入都城》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和文艺评论家都对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还反映了文人对于生活、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这些内容为研究明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1. 现代应用
  • 虽然《入都城》是在几百年前创作,但它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依然能够引起现代人的共鸣。例如,它所描绘的城市繁华与人情冷暖,都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 通过对《入都城》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社会的观察,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和审美体验。

《入都城》不仅是明朝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这首诗,不仅可以欣赏到明代的文学成就,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