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余岸拜远族祖宋枢密

高坟山下几经春,曾是先朝执政臣。
甲第儿孙惊异县,梵宫香火幸比邻。
金貂入像图应在,石兽分行迹未陈。
同出相湖惭后学,不堪追仰荐溪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余岸拜远族祖宋枢密》是明代诗人程敏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与情感的交织体,反映了作者对家族历史的尊重和对先朝执政大臣的缅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程敏政,字克勤,明朝徽州府休宁(今属安徽)人。他于成化二年中进士,曾任编修、左谕德等职,以学问渊博著称。在弘治年间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然而,他在十二年主持会试期间因试题外泄被弹劾,后遭下狱并最终去世。
  • 文学贡献:程敏政不仅在政治上有所成就,在文学上也有着显著的贡献,其作品《新安文献志》、《明文衡》以及《篁墩集》均为后人称道。他的诗歌创作尤其丰富,其中《过余岸拜远族祖宋枢密》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作鉴赏
  • 诗歌主题:《过余岸拜远族祖宋枢密》的主题聚焦于向远族祖宋枢密表达敬仰之情。通过描绘高坟山下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先朝执政大臣深厚的敬意和怀念。
  • 艺术特点:这首诗的语言凝练,意象生动,既有对宋枢密生前事迹的描述,也有对其身后景状的追忆。通过对高坟山、甲第、梵宫、石兽等元素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
  • 文化价值:作为明代的作品,《过余岸拜远族祖宋枢密》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还体现了文人对家族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传承。
  1. 历史意义
  • 对先朝官员的纪念:通过诗歌的形式纪念前朝的执政大臣,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国家治理者的尊重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
  • 家族荣誉感的培养:通过向远族祖宋枢密致敬,体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强调了后代对前辈的敬重和继承传统的重要性。
  1. 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的体现:作为明代著名的诗人程敏政的代表作,此诗展示了明代诗歌的美学特质和社会价值,为后世研究明代诗歌提供了重要资料。
  • 历史研究的参考:诗中对高坟山、甲第、梵宫等的具体描述,为研究明代的建筑风格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过余岸拜远族祖宋枢密》不仅是程敏政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明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记录了明代的历史风貌,也传达了人们对先朝执政大臣的敬仰之情。对于热爱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首作品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