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凉思一襟回,琳馆苔花满石台。
双鹤溯风留语去,独槐当户送阴来。
丹炉几向清宵伏,芸检时从白日开。
避暑又看今岁始,不辞冰果荐春杯。
丙午六月同黄大器避暑朝天宫李炼师之来鹤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丙午六月同黄大器避暑朝天宫李炼师之来鹤轩’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朝天宫避暑的闲适生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杨慎(1488年-1559年),字升庵,号东明,四川新都人。他是明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曾官至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等职,晚年流放云南永昌卫,后归乡,卒于江西临川。他的文学作品多涉及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如《升庵集》《升庵外集》等。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丙午六月同黄大器避暑朝天宫李炼师之来鹤轩
丙午六月暑气蒸,
同人避暑朝天宫。
黄公玉节传清禁,
李炼师诗来鹤轩。
首二句描绘了夏日炎热的氛围和众人一起避暑的情况,”丙午六月暑气蒸”指的是夏季的高温天气。”同人避暑朝天宫”则表达了他们为了躲避酷热而选择去朝天宫这个地方休息。接着,”黄公玉节传清禁”中的黄公是指黄大器,他在朝天宫担任要职,手中有玉制节杖,象征着清正廉洁的形象。”李炼师诗来鹤轩”则是说李炼师带着自己的诗作来到了鹤轩,这里的”炼师”指李炼师,他擅长诗词创作。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夏日避暑的情景,展现了文人雅士之间的友情和交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