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盘龙寺

历历三年看月愁,燕山楚水白门楼。
不知何处明年夜,更忆盘龙寺里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月十五盘龙寺》是明代诗人葛一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背景:《八月十五盘龙寺》的作者葛一龙,字震甫,号洞庭山人,是明代苏州府吴县人。他因家道中落而入资为郎,并被选授云南布政司理问,但后来辞官归隐。他的诗作以读书好古闻名,有“葛髯”之称。葛一龙在文学上有着较高的成就,不仅创作了多首诗歌,还留下了其他文学作品。

  2. 诗词原文
    历历三年看月愁,燕山楚水白门楼。
    不知何处明年夜,更忆盘龙寺里秋。

  3. 诗词赏析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空间转换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跨越时空的孤独感和岁月沉淀后的深沉思考。
  • 对比鲜明:诗中的“燕山楚水白门楼”与“盘龙寺里秋”,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代表着广阔的地域和复杂的历史背景,后者则象征着宁静与历史的沉淀。
  • 语言精炼:整首诗用词精准,意境深邃,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充分展现了葛一龙作为诗人的语言功底和艺术修养。
  1. 创作影响
  • 文学价值:葛一龙的这首《八月十五盘龙寺》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文化意义: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明代文人的文学风采,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生活。

《八月十五盘龙寺》不仅是葛一龙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了解和欣赏明代诗歌文化的窗口。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让后人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加生动和立体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