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依仁山馆

为厌城西地,郊墟别业开。
山光临户牖,水色浸楼台。
座有谭经侣,庭悬问字杯。
秋深芳桂吐,带月我重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依仁山馆》是明代著名诗人邹元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他丰富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感知。以下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
  • 作者简介:邹元标是明代的江西吉水人,字尔瞻,号南皋。他曾是万历五年的进士,后因上疏反对张居正夺情而得罪,被廷杖发配至贵州都匀卫。在都匀卫度过六年,他研习治理学问并取得成就。张居正去世后,他被召回任吏科给事中,以其敢于直言闻名。后来,他在天启初年还朝,曾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尽管首进和衷之说,但最终不为魏忠贤所容,因此被迫辞归,谥号为“忠介”。
  • 文学成就:邹元标在家居讲学近三十年,其名扬天下。他的作品《愿学集》收录了他多方面的思想和作品,其中不乏有深度的议论文和政治批评文章,显示出他的政治敏锐性和思想深度。除了政治评论之外,他的文学创作也颇具特色,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如《别依仁山馆》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1. 诗歌原文
  • 全文节选:为厌城西地,郊墟别业开。
  • 诗句解析:首句“为厌城西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都市尘嚣、寻找一个静谧之所的愿望。第二句“郊墟别业开”,描绘了诗人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在城外购置的一处别业,这里环境清幽,远离喧嚣。第三四句则进一步描写了这处别业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氛围,通过“山光临户牖”,“水色浸楼台”等意象,展现了一幅优美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画面。
  1. 文学鉴赏
  • 艺术特色:《别依仁山馆》作为五言律诗,在形式上规范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邹元标的诗歌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美感,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文环境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
  1. 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邹元标生活在明朝中期的政治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多关注社会政治问题,他们的作品中往往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对理想的追求。因此,《别依仁山馆》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风貌的反映。
  • 哲学意蕴: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山水常常作为寓意深远的元素出现。邹元标的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隐喻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应如何在这纷扰世界中寻求内心的宁静。
  1. 社会影响
  • 读者反响:《别依仁山馆》一经面世,即受到后世读者的喜爱和推崇。许多现代学者和研究者认为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体现了他们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 教育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古典诗词的学习一直是重要的一环。邹元标的作品不仅能够启迪人们的审美情操,还能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别依仁山馆》不仅是一首诗作,它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