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清朝执戟臣,翻然孤艇度迷津。
乍看紫气神偏王,久听玄谭意自真。
笔底青山堪寄老,腰间宝剑未为贫。
悬知别后遥相忆,江草江花入梦频。
少白先生归三吴
介绍
《少白先生归三吴》是明代诗人邹元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更体现了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少白先生归三吴》的作者是邹元标,字尔瞻,号南皋,是明代江西吉水人。他不仅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也是一位有着深厚学术造诣的学者。他在万历五年中了进士,但由于直言不讳,得罪了权臣张居正而被廷杖并流放到贵州都匀卫。尽管遭受迫害,但他在贵州六年的时间里依然致力于治理学问,最终得以返回家乡。
作品原文:《少白先生归三吴》全诗如下:
紫气神偏王,
久听玄谭意自真。
笔底青山堪寄老,
腰间宝剑未为贫。
悬知别后遥相忆,
江草江花入梦频。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邹元标的政治生涯密切相关。他曾因直谏得罪权臣张居正,被廷杖流放。在贵州都匀卫度过了六年的隐居生活,其间潜心研究学问,终于归来。这首诗反映了他归隐后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作品鉴赏:《少白先生归三吴》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饱满的情感,成为明代七言律诗中的佳作。诗中的“紫气神偏王”寓意着某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和精神追求;“久听玄谭意自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哲学和道德思考的深刻见解;“笔底青山堪寄老,腰间宝剑未为贫”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境界的人生态度;最后两联则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美好愿景。
名家评价:对于这首诗的评价普遍认为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著名文学评论家认为,邹元标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政治风波的超脱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被认为是邹元标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在经历了官场的沉浮和思想的转变后,对于人生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少白先生归三吴》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广受赞誉,更因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而值得深入研究和品味。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明代诗词的风采,还能够从中获得对于生命、政治和自然哲理的深刻启示。